如何实现NICE“耐撕”的ILM剥离手术?——黎晓新教授为您剖析黄斑裂孔手术中ILM撕不撕?如何撕?
1970-01-01 国际眼科时讯
视频简介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PCV盛宴上,同期举办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黄斑病学组的会议,大会上关于黄斑疾病的问题与会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是黄斑裂孔手术更是大会的一大焦点。关于黄斑裂孔手术中视网膜内界膜(ILM)撕不撕?如何撕?等问题,专家们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黎晓新教授在黄斑裂孔诊疗进展的专题演讲中,带来了关于《The ILM Peeling for Macular Hole : Partial or complete? Foveola touching or non-touching?》的精彩演讲。
黎教授首先介绍了黄斑裂孔手术的进展历程及视网膜内界膜(ILM)剥离手术的发展背景。接着,探讨了黄斑裂孔手术中ILM撕不撕?如何撕?等问题,并介绍了其相关的临床研究:ILM全部撕除(包含黄斑区)、部分撕除(包含黄斑区)或者不累及黄斑的ILM撕除,哪种术式预后更佳?结果显示:不累及黄斑的ILM撕除视力预后更佳,且ILM撕除的长度要足够长。但ILM具体撕除的位置和长度尚需进一步研究。最后,黎教授还分享了其精彩的手术视频。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黎晓新教授在黄斑裂孔诊疗进展的专题演讲中,带来了关于《The ILM Peeling for Macular Hole : Partial or complete? Foveola touching or non-touching?》的精彩演讲。
黎教授首先介绍了黄斑裂孔手术的进展历程及视网膜内界膜(ILM)剥离手术的发展背景。接着,探讨了黄斑裂孔手术中ILM撕不撕?如何撕?等问题,并介绍了其相关的临床研究:ILM全部撕除(包含黄斑区)、部分撕除(包含黄斑区)或者不累及黄斑的ILM撕除,哪种术式预后更佳?结果显示:不累及黄斑的ILM撕除视力预后更佳,且ILM撕除的长度要足够长。但ILM具体撕除的位置和长度尚需进一步研究。最后,黎教授还分享了其精彩的手术视频。


教授简介
黎晓新,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院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国际眼科学学院院士、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女医师分委会主任委员,曾任美国眼科学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国际眼科学理事会核心理事等。自1986年至今,致力于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和眼底疾病的研究与治疗,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国家"973"、"863" 、北京大学"985"、"211"及与WHO合作等多项课题,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985"三期项目负责人。发表论文315篇,主编专著5本,主译《RETINA》。获得国家教委多个科技进步奖项。2016年获中华眼科学会终身成就奖和北京大学医学部桃李奖。2007年至今获得多个世界级别、国家级别的各类奖项,是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和知名度的眼科专家。


医友提问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