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问道,守正创新丨洪晶教授谈眼科廿载传承跨越,展望未来

国际眼科时讯

 编者按:北京大学眼科中心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六届北大眼科名家论坛于2021年10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大咖云集,形式丰富,关注国内外前沿成果,聚焦眼科临床的创新之处和未解之谜。《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邀请到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洪晶教授深入解读本次大会的主题,畅谈眼科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并分享北医三院眼科中心二十年来医教研全面发展、成绩卓越的特色规划和经验。

 
唱响“求实问道”的主旋律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中国眼科发展之路:求实问道”,求实和问道作为大会主旋律贯穿始终。洪教授指出,医学发展有很多不确定性,虽然已经熟知一些眼科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但还有更多未知。求实反映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了解患者发病的具体情况,解读相关辅助检查,明确疾病的诊断以及实施有效治疗。北医三院眼科中心集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于一体,为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临床药理试验基地,在临床、教育和科研三个方面都秉持着求实的原则。
 
临床:北医三院眼科中心附属于北京大学,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平台,在精确诊断方面具有优势,能够从形态学、影像学、甚至分子水平层面精确解读病例,成为疑难疾病诊疗的中心。
 
教育:洪教授强调,年轻医生如果只会写文章、读书本,很难在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眼科医生。北医三院眼科中心在培养医学生时,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非常注重临床操作和手术技能的培训,为学生创造了很多学习实践的机会。经过眼科中心的培养,走入社会的医学生能够迅速成长为优秀的眼科医生。
 
科研:与研究机构的科研有所不同,北医三院眼科中心属于临床单位,其科研更注重临床需求,旨在答疑解惑,目标是解决临床过程中难以获解的问题。
 
眼科医学的发展虽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它依然在不断前进,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以及新的解决方法。问道这一观点即希望眼科医生不但要着眼于现在,更要将目光放的长远,拥有前瞻性思想,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与当前临床实际结合,解决临床问题。
 
三大板块引领眼科发展,助力腾飞
 
洪教授提出,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和健康产业是从不同的角度助力医学和临床发展的三大领域,极具前瞻性和引领性。
 
基础研究: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原动力,基础研究是临床发展的基石,从实验室的角度扩宽思路,助力临床。
 
临床转化:基础研究的成果不能仅停留于实验室,通过医工交叉、多学科结合,将临床需求与技术成果结合转化后,方能触动临床的快速发展。临床转化能够将实验室研发的新药物、新技术、新检测方法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健康产业:健康产业指的不单单是保健品,还涵盖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多种项目,目前还处于探索性阶段。健康产业带来最新的话题和技术,某些先进的技术可能会引领眼科快速发展,极大扩展了医疗领域空间。
 
特色规划,医教研全面发展
 
北医三院眼科中心秉持服务患者、提升品质的宗旨,二十年来全体员工齐心努力、从不止步,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临床方面:二十年似乎很漫长,但放到整个学科发展过程中,二十年是非常短暂的。能够在眼科发展的历史长流中取得一定的成绩,跟北医三院眼科中心独一无二的医疗定位密不可分。
 
创新引领:创新是北医三院眼科中心一直以来倡导的目标和宗旨。秉持着这一宗旨,不断将新的技术手段尽快应用于临床,走在时代的前列。如马志中教授创新性开展的国际首例RPE细胞移植项目,以及全国首例的后弹力膜剥离角膜内皮移植术(DSEK)。这些新技术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北医三院的知名度,更增加了患者的术后获益。
 
科研助力临床:这是北医三院的特色,不仅仅是追求实验研究或者发几篇论文,所追求的是切实地让科研服务于临床,将新技术与临床需求结合,提高临床转化的效率。
 
多学科融合:北医三院眼科中心背靠着一个强大的综合教学医院,其他学科实力雄厚,这使得眼科中心在疑难杂症的诊治以及多学科会诊方面独具优势,走在全国前列。对一些眼部的复杂疾病,可以在眼科内部进行亚专科会诊,而对于具有全身性疾病或者先天性疾病的患者,也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全院会诊。
 
特色医疗管理:眼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和内科、外科在管理上有很大的区别。北医三院眼科中心在2004年就提出了日间手术的模式,患者当天住院当天出院,患者周转量大幅提升,患者在医院停留的时间也显著减少。这一管理理念目前已经在全国多家医院广泛应用。
 
科研方面:一部分是与临床密切结合的科研,这部分占比较大,约70%左右。这些基础试验主要是为了满足临床需求,解决发病机制以及病因相关的难题。一部分是纯技术研究,北医三院眼科中心背靠北京大学,与多个学科合作,开展了很多医工交叉以及材料研发的科研项目。
 
教学方面:北医三院是培养个性化人才的基地,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施以合适的教学。如果是临床类型的学生,不仅会被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更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科研思维,能够提炼临床问题,探寻解决方法。如果是基础研究的学生,在熟练掌握科研的实验技能同时,也能理解临床问题,并具备以科研方法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浅谈人工智能在角膜病的进展与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AI)近两年非常火爆,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据报道,2018年AI在医疗健康的应用占比约9%。AI的前景广阔,国家政策的出台、各个科研板块项目的申请以及资金的注入都将推动AI快速发展。同样AI技术的引入也会推动眼科的发展。第一篇AI相关眼科文章发表于Cell,内容是人工智能辅助糖尿病相关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在2018年,美国开发了相关人工智能阅片的检测仪器。今年,在Nature的子刊上已经发表了三篇AI相关眼科文章。未来几年,AI在眼科大数据分析、疾病诊疗方面将大放异彩。
 
AI在角膜病方面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工作是数据收集和图像分析。未来AI应用的目标是全流程诊疗。通过输入患者的病史、信息以及影像学 ,AI系统能够给出初步诊断和治疗意见,真正做到为医生分担工作。另一方面,AI全流程诊疗体系的建立还能够缓解医疗资源的不均衡。目前患者就诊极不均衡,三甲医院人满为患,而社区医院只有零星患者,大多数患者希望找到更好的医生,享有更多的资源。未来成熟的AI技术或许能在小型医院提供准确的诊断并设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更有效的解决就医不均衡的困境。
 
眼科的发展之路充满着不确定性。洪教授总结,应始终秉持着求实和问道的原则,在临床、教育和科研方面将努力落到实处,拥有前瞻性思维,理实结合,解决临床问题。特色规划使得北医三院眼科中心二十年来成绩卓然,在临床方面提出的创新引领、科研助力临床以及特色医疗管理值得深思与学习。人工智能是目前眼科的热点领域,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全流程诊疗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更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均衡医疗资源,为医生减负。
 
相关推荐